台灣護理學會

台灣護理學會

台灣護理學會成立於民國3年(西元1914年),第一屆全國護士大會在上海召開時訂名為「中華護士會」。1932年向政府正式登記為人民團體時奉命以「中華護士學會」名稱立案。1942年更名為「中國護士學會」重新向政府登記立案人民團體。1960年在台北登記為「中華民國護士學會」,1961年更名為「中華民國護理學會」,並於2002年5月更名為「台灣護理學會」沿用至今。

本會於1922年加入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1949年遷台後曾與該會中斷聯繫,於1961年恢復會籍。ICN總會設在瑞士日內瓦,理事會每四年改選一次。ICN理事會設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3人、理事11人,本會自1997年至今在理事會中皆佔有一理事席次,並於2001年由余玉眉博士當選ICN第三副理事長,2009年由尹祚芊博士當選ICN第二副理事長,2013年由李選博士當選ICN理事。2017年由黃璉華博士當選ICN理事。

本會積極參與ICN所舉辦的各項活動,並盡力爭取主辦權以開拓國際空間。2005年,以地主國身分舉辦「ICN國家代表會議暨23屆國際護士大會」(現為國際護師節大會),共計148個國家四千多位貴賓參與盛會。2008年,於本會國際會議廳召開「第九屆ICN亞洲護理人力論壇與第五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2011年,本會與ICN共同辦理「國際認證暨法規論壇」,共14國44位護理法規制定者、ICN代表及多國的衛生部護理官員共同參加。2017年成功爭取在台北舉辦「第十八屆ICN亞洲護理人力論壇與第十四屆亞洲護理學會聯盟會議」。自2015年起與ICN共同辦理「ICN變革領導培訓營」,培育護理人員成為具備因應醫療衛生環境改變之能力的卓越領導者及管理者。2015年加入「世界災難護理學會」。自2014年起每三年定期舉辦「亞太地區護理研究會」,2017年將舉辦「第二屆亞太地區護理研究會」,讓全球能更認識台灣護理。 在兩岸交流方面,自1998年起邀請大陸、香港、澳門參加本會辦理之「護理研究論文發表會暨兩岸護理學術交流」,為兩岸護理專業之交流與互動奠定良好的根基。另自2014年起,與中華、香港、澳門護理學會輪流辦理「兩岸四地護理高峰論壇暨學術研討會」,2017年輪由本會主辦。此外,本會亦積極參與海峽兩岸護理學術研討會,分享與學習兩岸優異之研究成果。本會以護理專業推動務實外交不遺餘力、成果豐碩,也大大地提升國際地位與能見度,更為臺灣護理留下許多歷史性的精采實錄。

另,為提供台灣護理菁英引領國際護理專業發展之平台,與國際護理協會(ICN)共同合作,強化區域性國家護理學會之間整合與連結,以提升國際影響力,於2015年成立卓越中心,其下設置菁英資料組、領袖培訓組、研究創新組、知識轉譯組及護理政策組,2018年整併為領袖培訓組、知識轉譯組、研究創新與政策組。任務包括:建立護理菁英人才庫及推薦專家學者參與國際組織及跨國合作計畫,培育國際性護理領導人才,規劃政策型、任務導向型及跨國研究計畫,整合全國發展之實證健康照護指引及拓展實證健康照護知識之應用,以及研擬護理專業相關政策之推動與倡議等

在專業提升方面,本會定期發行「護理雜誌」及「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於2012年被收錄在「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資料庫中,是兩岸四地華人地區中第一本且惟一被收錄的護理專業期刊,品質與國際護理相關期刊並駕齊驅。此外,每年辦理百場以上學術研習活動,並申請繼續教育積分;定期辦理各項能力進階審查、進階護理師認證及專科認證考試。另建置數位學習網,提供網路及通訊課程,使會員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為提升護理研究論文發表風氣,本會於1985年辦理第一次學術論文發表會,此後為例行性舉辦,迄今已辦理超過30餘場;年度主題與國際護理協會(ICN)專題相呼應,每次論文發表總數約300篇,對提升護理專業貢獻良多。

本會之未來展望為:提升基礎與進階護理教育品質及臨床實務能力;推動實證知識之轉譯應用;建構正向護理執業環境;培養護理政治人才參與政策制定,為護理發聲,展現護理之專業貢獻,躍昇國際,發揮影響力,將是學會繼續努力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