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二十四天》
作者: 沈芍君
秋天的早晨,天氣微涼了,讓人忍不住想要在被窩中多睡一會。但自從患有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李阿姨從醫院返家的那一天起,每一天清晨總會被電話簡訊驚醒。驚醒的同時並沒有怒氣,只想快快看著簡訊內容,了解昨夜裡,李阿姨是否又平安度過。
嗶!嗶!嗶!簡訊來了!
「朴子的清晨真的還聽得到處處公雞的啼叫,第三天了,媽媽平安,我們自己已經自然形成抽痰醫療團隊,各就各位,分工合作,雖然是雜牌軍,媽媽也樂意接受。佳維的好朋友再為我媽媽加油吧!」
「勇敢挺進第四天,媽媽平安,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勇敢承受著抽痰的疼痛,好心疼,好不忍,百感交集,含著眼淚帶著微笑,我知道媽媽心靈是滿意的,身體卻是痛苦的......」
「從加護病房緊急載回,深恐到不了家,生命有如風中殘燭的媽媽,在親情緊緊守護下,第五天,媽媽平安。黃醫師驚訝,說不出口的話-奇蹟。」
「第八天了,媽媽平安,有佳維的好朋友後援指導,我們雜牌醫療團隊越來越有自信,給媽媽更好、更舒服的一天,吃粥、喝果汁、用氧氣鼻導管呼吸,都可以做得到,好感恩。」
第九天
第十天
:
:
:
「第二十四天,夜裡,媽媽走了,帶著滿滿的親情,媽媽離開我們了,沒有一絲絲的遺憾,只有千千萬萬個不捨.........」
回憶著這些簡訊,讓我想起了臉上總帶著淺淺微笑的李阿姨。李阿姨一年前被診斷為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因為有低血氧及呼吸費力,三個月前開始居家申請雙陽壓呼吸器(BiPAP)及氧氣使用。有一次回門診追蹤病況,李阿姨突然被一口痰給哽住了,整個人發紺,且失去意識,經過急救後,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突如其來的病況轉變,讓家屬憂心忡忡深怕媽媽就這樣離開他們。
醫師告訴我,即使這次拔管成功,但因病況的進展,身體會逐漸惡化,可能還會第二次插管、第三次......或建議病人進行氣切手術。聽到這兒,我心裡想著,昨日李阿姨不是還好好的嗎?怎麼會這麼快病況就變壞了!插著氣管內管的李阿姨沒辦法說話,到醫院探視她時一直抓著我的手,一邊流著眼淚...
家屬告訴我,她在這裡沒有安全感,一直吵著想回家。治療後,李阿姨的病況有稍微好轉,第一次成功移除氣管內管,改使用雙陽壓呼吸器(BiPAP)及氧氣,但沒幾天因二氧化碳蓄積又插管了!就這樣,經歷了兩次插管、拔管,李阿姨病況並未改善,家屬心裡也明白如果要媽媽活著,唯有進行氣切手術。家屬詢問李阿姨的意見,她只想「回家」。
回家的前一天,家屬來電告訴我他們的決定,要帶媽媽回家,且不再接受插管治療了。問我們可否協助幫忙?我心想,當然,這有什麼問題!我們的工作不就是提供病人居家照護服務。只是「回家」這兩個字說來簡單,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家屬與醫院的溝通有了落差,認為媽媽帶回家可能幾小時就往生了,再多也只是幾天的時間。所以許多的照護技巧,如抽痰、灌食、翻身、清潔等事項,也就未在醫院學習就返家。
突如其來的照護困境,讓家屬不免有些遲疑是否該再載媽媽返院治療。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度過,家屬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與惶恐,第一個星期幾乎每天居家人員都到李阿姨家中探視指導,直到家屬慢慢漸入佳境,可以輪班照護媽媽,安排每日的照護活動。每天清晨的Morning call便是李大哥的簡訊,訴說李阿姨的情況。李阿姨的病況時好時壞,但家屬在接受指導下,也一一成為雜牌的醫療團隊,照護技巧可能不是標準的,但細心、耐心程度無人能及。在建議之下,雖未替李阿姨籌辦生前追悼會,但親朋好友也一一來給予關懷與祝福。
在返家的二十四天裡,每一位子女皆盡了反哺親情的孝心,而李阿姨每天都在先生的懷裡進入甜美夢鄉,直到往生也在親情的祝福中離開,帶著她那淺淺的微笑,平順並安詳地走完人生旅程。越來越多的個案選擇安寧療護。我雖不是安寧居家護理師,但接觸這一類的個案卻日漸增多。許多個案在醫院選擇放棄治療,並認為返家後個案應該很快就會辭世,因此家屬並未學習返家照護個案的技巧,就如同在家「等死」。因此希望醫院在推動安寧療護的同時,能多提供個案持續性的照護,尊重生命與維持生活品質,並提供家屬身、心、靈支持的照護層面,充分給予個案人性化的照顧,陪伴個案及家屬一起勇敢的面對生命的終點站。期待每一個生命的終點都能是圓滿的。